在美国宣布将对“转运商品”加征40%关税后,川普政府正准备在数周内推出更严格的“原产地规则”。尽管新规适用于所有国家,但《纽约时报》分析指出,其真实目标直指中国,预计将对试图“洗产地”规避关税的中企与全球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
自川普关税战以来,大量中企透过在第三国进行最终组装,将产品“洗”成非中国制造以规避关税,而“原产地规则”正是为了精准界定并打击此类行为。前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奥尔森(Stephen Olson)表示:“这些贸易条款是明显意在遏制中国的尝试,中国会这样看待它们。”
曾任职于奥巴马政府的专家布塞特瑟(Brad Setser)表示,制定能有效界定“中国产品”的原产地规则,可能是川普关税措施中,影响最长远的变革。其严格程度可能比照《美墨加协定》,该协定要求汽车需有高达75%的北美零部件才能享受免税。
然而,部分专家对此持保留态度。他们认为,在川普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可能于秋季举行峰会的背景下,华盛顿未必会制定过于严苛的规则。新加坡经济学家基肖尔(Priyanka Kishore)分析,中国先前曾暂停出口稀土磁铁,已展现其强大的贸易杠杆能力,这已让川普政府意识到谈判桌的另一边是一个强大的对手。
这种政策上的摇摆不定,已让积极与美国签订新协议的东南亚国家感到不安。马来西亚副贸易部长刘镇东便坦言:“人人都可以有雄心壮志,但当雄心遇到实际操作,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与此同时,许多东南亚国家也在研究打击本国境内仅作转运的中国企业。但分析师质疑,美国海关是否有足够能力,来有效识别经过多重转手与轻度加工的货物,其最终真实产地。

美国总统川普7月31日在白宫罗斯福厅举行的行政命令签署仪式上,展示已签署的行政命令。(欧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