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从来都是解读中国政治的风向标。5月2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涉及台湾的措辞引发关注。梳理发现,相较此前李克强7次报告,今次文本未见“九二共识”,甚至在表述促进两岸统一时都罕见没有“和平”字眼。
我们要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行径。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反对“台独”、促进统一,我们一定能开创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2020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
我们要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图谋和行径,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持续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两岸同胞同根相系、同命相连,应携手共创共享全体中国人的美好未来。——《2019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
对于此中的变化,台湾岛内舆论场已经各种讨论。中国官方电视台央视对此的解释是:报告压缩,篇幅所限,自然而然的进行的压缩。
确实,今年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历年来篇幅最短的,也是用时最短的报告。即便如此,一次推迟了两个多月的大会,一份推迟了两个多月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想见每一句话都是字斟句酌,怎么可能因为篇幅所限的原因,删掉九二共识的说法,以及“和平”的字眼。
央视的说法,自己信吗?显然,对九二共识与和平统一的省略,绝不是因为篇幅所限。舆论战迷惑对手另当别论。
当然,也不会如台湾媒体所解读的:大陆此次未提“九二共识”是“向民进党当局让步”,是“在一个中国原则等核心问题上开始松动甚至放弃”。这显然是大错特错。
细微的字眼变化背后,是两岸关系变化的映照,更是北京对台政策变化的写照。
自主张台湾独立的民进党总统蔡英文当政以来,打破了“九二共识”的默契,两岸关系进入冰河期,中国大陆加强了对台湾施压,不断压缩台湾的国际空间。目前来看,北京已经对蔡英文当局不抱任何期望。这是其一。
5月20日,台湾总统蔡英文第二任期就职典礼举行,就两岸关系,蔡英文在就职演说中提到,将继续坚持“和平、对等、民主、对话”,并强调不会接受大陆方面以“一国两制”矮化台湾。
这是蔡英文的一贯政策,从目前来看,并未越过“台独”红线。可以预期,未来4年,两岸关系只会更坏。因为蔡英文的政策显然不会改变,北京对蔡英文当局的打压自然也不会放松。
其次,和平统一背后是武力统一,现在和平统一从北京的政治语境之中剔除,无疑表明和平统一在北京的两岸统一的权重已经不再。
虽然李克强讲话之后,同是中共政治局常委的政协主席汪洋和人大委员长栗战书,都在会见台湾界别的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时,重提“九二共识”和“和平统一”。但显然与政府工作报告不是一个逻辑。
汪洋、栗战书所面对的受众,是承认“九二共识”和原意接受和平统一的人,而政府工作报告,所面对的是两岸局势的变化。因此,显然不能将二者之间简单地进行比较。
争取以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主张,是北京在历史时期针对台湾局势,作出的变通性的统一方针。1954-1955年发生第一次台海危机时,各种因素——中共政权初建实力不济、美国的强力干预、台湾国民党的一国主张等交织之下,北京抛出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橄榄枝。
但经过将近70年漫长岁月,两岸和平统一遥遥无期,背向而驰,武统台湾这一个选项自然而然的就重新跃上台海上空。反独促统不提和平,表明北京在统一台湾问题上,已经开始卸下和平的包袱。这一点,是需要台湾认识清楚的。
不管是“和统”还是“武统”,其实很大程度取决于台湾选择。如何和平统一无望,唯一的选择便是武力统一。
当然,两岸的事情,从来都不仅仅是两岸的事情。此前有朋友问,如果中美决裂会如何?笔者曾这样回答:中美决裂之日,就是北京收复台湾之时。笔者这样说,并不是说中美就一定会脱钩,而是说当前两岸局面的形成,美国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为了压制中国的崛起势头,奥巴马时代提出了“重返亚洲”战略,川普时代则掀起了贸易战风浪。两国关系虽然没有恶化到全面脱钩的地步,但事实上,中美的全面对抗已经拉开帷幕。
正如笔者在此前文章《两岸观察:第四次台海危机要来了吗?》所说:未来,在台湾问题上,如果美国不断朝北京的底线试探以及突破,第四次台海危机的爆发,可能将是大概率事件。
而北京似乎已经做好了事态走向最坏的打算,包括在统一台湾的问题上采取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