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金融时报报导,中国国有土地开发商透过参与土地拍卖,对陷入财务困境的地方政府融资,而过去参与地方政府土地拍卖的主要是民营开发商。
过去财务吃紧的中国地方政府会透过土地拍卖来筹措资金,而买家主要是民营开发商,但自北京当局对陷入破产边缘的恆大集团等民营开发限制贷款后,民营开发商对土地的需求降低,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源。
根据金融时报检视公开纪录,过去3个月,中国22大城市进行土地拍卖,国有开发商贡买下3/4住宅用地,远高于过去平均的约45%。北京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柴铎表示:“民营开发商债务沉重,因此致力于降低槓杆。”
竞标土地的国有开发商包括高度槓杆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它们传统上以投入基础建设项目为止,必较少从事实际土地买卖。根据金融时报检视公开纪录,自9月以来,LGFV购买的土地佔拍卖的近1/3,远高于今年初的仅超过10%。
宁波LGFV奉化城市投资公司1不愿具名的官员表示:“我们购买土地是政治决定,而不是商业决定。”该公司本月稍早斥资6.82亿元人民币(1.07亿美元)更买2笔土地。
但国有开方商无法完全填补民营开发商退出的缺口。自9月以来,地方政府拍卖的约1/3土地都乏人问津,先前的流标率仅6.5%;其中,一向是热门地点的北京市,10月拍卖的43笔土地,有26笔无人投标。
北京市1大型房地地产顾问公司首席调查员表示:“若政策紧缩持续下去,我们就处在土地拍卖系统性崩溃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