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陆续发布政策并鬆绑监管措施,中国房市回暖步伐仍慢。据中共财政部资料,今年前两个月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年减近3成。分析机构统计,百大房企在2月总投资规模年减约2成。
受到疫情封控、房地产监管等政策影响,中国去年的经济情势呈现疲软态势,原本被地方政府视为重要财政收入来源的“土地出让收入”,同样面临雪崩式衰退。即便官方接连祭出振兴措施、鬆绑监管政策试图保经济并促使房市复甦,然而截至目前为止效果仍然有限。
第一财经报道引述中国财政部的资料指出,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地方政府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人民币562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9%。
报道引述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卖地收入低迷的关键是土地市场成交依然冷清,企业对于新增土地的需求减少。尽管近期市场有复甦回暖的迹象,然而企业仍看淡市场,不会轻易出手拿地。
一名中国前20大房企相关人士在报道中提到,从去年就没怎麽拿地,有一些城市已经没地了,“如果之后市场行情好,可能会拿地继续深耕,如果市场形势没有明显好转,可能就会放弃这个城市了”。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不少房企的投资意向也逐渐转变,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投资策略的优先顺序会重新安排。
根据房地产分析机构克而瑞的资料显示,今年2月中国百大房企的总投资规模年减20%左右;同时,仅有2成百大房企藉由收购等方式取得土地,且以国资背景与优质区域型房企为主。
报道指出,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在土地交易市场中消失身影的情形从2022年就已经普遍出现。根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3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间50家百大代表企业全年拿地金额总量年减53.8%,拿地面积总量年减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