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炸了!碧桂园突然宣布……

www.creaders.net | 2023-08-13 10:32:09  财闻要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看到碧桂园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油然而生一种印象:青翠欲滴,生机勃勃。

但这一次,碧桂园能否持续青绿下去,真不好说了。

刚刚,曾经的宇宙第一房企碧桂园,承认出现阶段性流动压力。

而且,仍未支付应该于8月7日支付的两笔美元债的票息。

Image听话听音,碧桂园这一说明,最让人担心的不是阶段性流动压力,而是它现在可能不但归还不了本金,甚至连利息也兑付不了。

倘若推论属实,那碧桂园手头手头资金有多短缺,可想而知。

消息一出,果然好多投资者一下子鸡飞狗跳,碧桂园股价应声大跌,吞下了13.64%的巨阴。

拉长时间看,原本这段时间地产股上涨的不少,而碧桂园股价却一反常态,不断下行,跌得没法看。

碧桂园100块的债券,更是跌到了只剩3、40块。

真是君王掩面看不得,回头血泪相和流!

唉,太惨烈了!

曾经一片苍翠的碧桂园,曾经意气风发的杨老板,搞成了今天这样子,真是让人一声叹息!

其实,碧桂园的危机,此前已有端倪。

先是业绩一路下滑。

据碧桂园2022年披露的财报显示,该公司的股东利润亏损60.52亿元,权益销售额下降超过三成。

而到了今年,数据显示,2023年1-7月,碧桂园销售额再次暴跌,同比下降38.74%。

这个业绩,只能用跳水两个字来形容。

紧接着,碧桂园的管理层,开始弃船了。

7月19日,碧桂园服务执行董事兼总裁李长江及其配偶,突然减持322.79万股碧桂园服务,套现2824.72万港元。

李长江这可是在股票低位,大规模减持套现,而且减持得自己的持股只剩0.11%。

这种不计成本的清仓式大甩卖,现在回想起来,耐人寻味。。。

更让侧目的,是杨惠妍的突然大搞慈善。

7月30日,碧桂园老板杨惠妍抛出蜜汁操作,宣布将手中碧桂园服务20%的股权,合计64亿捐给捐给了香港的国强公益基金会。

有没有搞错?!

本来公司已经水深火热了,各种债券都快到期,这时候老板不寻思还钱,还掏出64亿做慈善?

事出异常必有妖,果然有眼尖的网友发现,这种操作,恒大在两年前也有过。

只不过这次杨老板更精明:国强公益基金会的创始成员,是杨惠妍的妹妹杨子莹,捐给自己公司,河水不流外人田?

很多人猜测,杨老板这么玩,就是为了保住现金,因为后续碧桂园一旦宣布破产,公司资产被拍卖被清算,但是慈善公益基金里面的钱是不允许被清算的。

尼玛,大难临头各自飞啊。

杨老板,你玩得一手好“左手倒右手”啊!

越是这么玩,越是让人闻出了热锅上蚂蚁的那股味。。。

当然,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

碧桂园今天暴露出的问题,有碧桂园的问题,但也暴露出不少房地产企业商业模式的通病。

这种商业模式,一言以蔽之,就是六个字:高杠杆、高周转!

所谓高杠杆,就是负债率高。换句话说,包括碧桂园在内,很多房企的运转,就是靠负债推动。

以碧桂园为例,目前碧桂园总资产1.7万亿,负债1.4万亿,如果后面它的资产评估值继续下降,后面负债规模还会越来越大。

有人也许要问,这么高的杠杆,以前碧桂园是怎么抗起来了?

这里就要提到不少房企盈利的不传之秘了:高周转。

看吧,贷款—拍地—盖房子—卖房—抓紧回款赶紧拍地—再盖房子再卖,这是很多房企经营的底层逻辑。

还有人是这么解释“高周转”模式:

土地的钱不是自己的,是借来的;开发的钱,是借来的。预售的周转资金,是从老百姓借来的,甚至还要拖欠工程款,还要拖欠买房人的钱

这种说法,片面,不准确,但形象。

高周转,玩的就是十个锅九个盖的游戏,只有资金链迅速转起来,这个游戏才能玩下去。

其实道理也简单:

既然开发商买地、盖房,里外里靠的都是贷款,周期越长,债务利息付出就会越高,只能加快周转,从拿地到开盘最大限度压缩时间,减少债务付息支出。

但是,没有一个运动员,能够在马拉松赛,持续跑出百米冲刺速度,地产商也一样。

高周转总会因为一些不确定因素,一不小心就会马失前蹄,乃至摔个大马趴。

更何况,碧桂园走的是下沉路线,项目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就像他们自己说的覆盖1000多个县城。

现在最难卖的偏偏就是三四线城市的房子,不仅难卖,而且预期还差,市场买涨不买跌,短期之内难有回天之力。

所以说,现在大家都是在为过去还债,但碧桂园这债,累计的是太沉太重了些。。。

回头看,不知道碧桂园今天的“暴雷”,属于偶然,还是必然?

我不知道,不知道杨老板知不知道?

既知近日,何必当初?!

痛定思痛!

今天,我再次重读2016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的《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的文章,真是感慨万千!

在那篇文章中,权威人士早已经做出示:

树不能长到天上去,高杠杆必然引发高风险。

7年多时间过去了,可惜当时杨老板并没有读懂这篇文章的深意。

也可能杨老板读懂了,但良药总是苦口,他终究没有忍住自己扩张的欲望,继续狂飙突进。

历史不会重复,但总是押着相同的韵脚。

回头看这百年来的商业风云,不难发现,对一家企业来说,一时烈火烹油式的发展,并不是最难的。

最难之事,恰恰是跨越经济周期、跳过危机陷阱,实现稳健发展、基业长青。

这就要求企业在发展时,一定要有晴天时机修屋顶的危机意识,否则,如果一味盲目搞高杠杆、追求大干快上,很可能在高歌猛进之后,突然一个跟头摔成了高位截瘫。

树不能长到天上去,高杠杆必然引发高风险!

世上万物,都是有成本、有代价的!

但我还是希望,中国房地产,还是少点这种代价吧,一鲸落,真的未必万物生……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