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耶伦访华比想象中有意思的多。
在广州,她去吃了陶陶居,点了一桌子菜。据说,美方专门要求不要包间,也把屏风撤掉,让耶伦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差不多同一天,我的朋友余少镭也在广州用餐,吃得比耶伦还好,而且有包间。
这次大不一样了,几家媒体跟拍,而且陶陶居也通过自己的服务号来一波推送,对企业是很好的宣传。
网友都聚焦于这位老太太的穿着打扮,她的帆布包估计会走红。
作为官员,耶伦的经费有限(据说出差每天可以报销几百美元),但是她本人其实并不缺钱。她出生在布鲁克林,大学是布朗大学,在耶鲁读硕士博士,后来是有名的经济学家,也出任过一家银行的高管,当过美联储主席。买点奢侈品包包肯定是没问题的。
人们围观耶伦,就像第一次看到美国官员一样——这种反应,甚至比这次访问本身更有意思。
不管是在意识还是在生活中,“外国人”对中国人来说重新变得陌生。去年年初,在成都和朋友吃饭遇到一位英国人,他2002年就到成都工作,比我还早三年。他说,疫情前四川和重庆,大概有2800名英国人,而疫情后,这个数字是200多。
三年疫情,当然不止是疾病本身,而是一种疫情时期建立的“新文化”,让中国和“世界”隔离开来。
这种隔阂是全方位的,不仅是外国人和外资撤离,也包括各种误解的加深。中国人认为外国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在很多外国人眼中,中国也重新遥远起来。
有一次吃饭碰到好几位学者,有华人,也有汉学家。有一位老师说他马上要到中国去,其他人的反应是瞬间睁大眼睛,然后是一连串形容词。
作为一种“镜像”,就和中国媒体看耶伦吃中餐、用筷子一样:本来是多么平常的事物,但是却变得新奇,变得陌生,并且“意义重大”。
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对耶伦访华的反应,多少有点夸张,但是这种“夸张”的背后,则是某种真正的期望:让中国重新“回归”世界。
耶伦在访华前谈到了她这次的工作任务,那些目标都并不容易。但是可能她自己都没认识到,这访问本身却意义非凡。她受到的民间关注,相当于“一个国家元首的破冰之旅”。
不知为何,我这两天老是想起历史学家王笛老师在一篇文章中谈到的往事。他在川大读书的时候,在阶梯教室上大课,课间休息的时候,收音机传来邓小平即将访问美国的消息,“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40多年前的“掌声”,已经久远,但是今天却又异常清晰。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空姐坦白:机组人员在飞行中 这样“发生性 |
2 | 红色家族海外财产达二十万亿 习近平犯下两 |
3 | 习亲自指挥谋害 传遗孀程虹爆李克强死前心 |
4 | 重磅!川普放话,关税大消息 |
5 | 坐实了!这机构刚刚成立 习近平的手脚被绑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比恒大还多1.14万亿的巨头,倒了 |
2 | 北京出了啥事?美前顶级情报头子发话 |
3 | 普京沉痛宣布:我们被骗了 |
4 | 空姐坦白:机组人员在飞行中 这样“发生性 |
5 | 红色家族海外财产达二十万亿 习近平犯下两 |
6 | 习亲自指挥谋害 传遗孀程虹爆李克强死前心 |
7 | 4年倒闭5万多家 中国最暴利行业 要彻底消 |
8 | 刚刚!美联储,突传重磅 |
9 | 哈梅内伊又装了一回,代价也来了 |
10 | 重磅!川普放话,关税大消息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人死后灵魂还在吗? | 骆驼 |
2 | 文明、优雅、格局 | 体育老师 |
3 | 俺吃错过药 | 阿妞不牛 |
4 | 奇袭伊朗.高法裁决.外交内政. | 木秀于林 |
5 | 走出中国城,走活中国人 | 解滨 |
6 | 相信固执己见可以治愈 | 施化 |
7 | 2024回国:海南环岛游 | 马黑 |
8 | 人养金毛犬,我养白眼狼:伊朗 | 高伐林 |
9 | 再反转:B-2只炸了个皮毛? | 北栖 |
10 | 老川什么时候拿诺贝尔和平奖? | 山蛟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