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纽约以色列医院:华人面孔让患者心安

www.creaders.net | 2006-09-12 15:37:57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只要看到至少有一张华人脸孔在,他就安心了。”简单的一句话,以色列医院亚裔服务部行政主任陈傲娣,勾勒出许多医院的现况。但是,看到哪一张面孔?或者说,寻找哪一张面孔?却不是容易回答的问题。

初试啼声

  长期探索华人市场的以色列医院,最近终于找到门路。2005、06年,分别自华人偏爱的圣云仙医院“借调”2位大将:亚裔社区联络主任陈傲娣,以及心导管权威关德维医生,一举成立亚裔服务部。目前,亚裔病患占该医院总数15%,在妇产科,更高达40%。

  以色列医院与纽约许多私立医院策略联盟,包含罗斯福医院、圣路克医院、长岛大学医院,以及纽约眼科耳科医院。对病患的好处,不但有有更多不同专业医生可供选择,将病床总数提升至3000多张,更增加了与药商、保险公司谈判的筹码。

  医院位于14街联合广场附近的门诊大楼,平均每年看诊100万人次。在纽约,是不折不扣的大型医院。然而,和其它医院动辄与华人10余年的渊源相较、却可说才刚起步。

  亚裔服务部行政主任陈傲娣分析,以色列医院约在10多年前开始进入华人市场,但由于缺少华语医生,加上与社团联系有限,因此成效未尽人意。在过去,医院病患以纽约各地的犹太人为主。911之后,许多曼哈顿以外的病患,选择在自家附近就医,不愿进城。这也在犹太人群居的布碌仑地区,引发许多医院的快速发展。相较之下,华人人口在曼哈顿举足轻重,而且以色列医院靠近联合广场,与华埠也有地缘关系。

    2004年年底,该医院筹备亚裔服务部。2005年8月,陈傲娣与另1位内科医生第一批被延揽,至今刚满1年。曾任职织衣工会16年,加上担任圣云仙医院亚裔社区联络主任6年半的经验,陈傲娣在华埠私人诊所间有丰富的人脉。她当时的建议是,要深入社区,不可脱离社团。她回忆,为了展现对华人社区的诚意,今年医院提供华埠居民全套的鼻咽癌检查。这项检查,全套要1000多元,许多保险公司不给付。但院方派出15位医护人员,免费检查,算是开了先河。

有你们真好

    走访多家医院,记者发现:热情,是每位社区关系主任的共同特色。出生于香港,家中说上海话,乾妈是台湾人,来美国后又学台山话,陈傲娣通晓多种方言。在带领记者参观医院的过程中,她不断地与医护人员及华人病患嘘寒问暖。她表示,1年来,除了对外关系,还要建立内部人脉,让各部门知道院方在照顾亚裔病患工作上的开展。

  华人家庭医生很重视病患转诊到大医院后的满意度,担心病人到大医院后因为语言不通无人关心。因此,她也时常在门诊、住院两部门间来回走动。一看到有华人病患来,马上上去问候,增加他们的安全感。得到许多华人医生的信赖,门诊部平均每个月都增加100多个新病患。

  在陈傲娣的带领下,记者与资深心导管室主任,同时也是亚裔服务部总监关德维医生见面。以色列医院的心导管室,每天有10多位新病患。在手术间的空档,他简短地与记者寒暄。

  15年的经验,关德维可说是华人界心导管的权威。他分析,中国人对疼痛忍耐度很高,许多人忽略症状,如心口痛、闷、呼吸困难,增加了致死率。此外,他也带来新技术。特点在于导管由手臂动脉插入,而非传统的由鼠蹊部插入。好处包含出血少,病人比较舒服,而且手术后复原快,住院时间短等。

  他指出,心脏手术风险高,而且需要庞大人力。从手术到后期医护,许多医院没有这种能力,因此常需要转诊。以色列医院也是教学医院,单就内科而言,今年就吸收超过160位实习医生。关德维认为,专科医生多的好处,比如病人头痛,可以有血管、神经、脑部肿瘤等医生集体会诊。而在院内,光是心脏科,就有16个驻院医生。要有这么多驻院医生,前提是医院本身专科医生就要充足。

  观察目前的趋势,会说中文的名医,往往成为各大医院争相延揽的对象。过去曾是圣云仙医院的心脏专科医生,关德维刚在3月1日转来以色列医院。除了每个星期有15个病患外,还要抽时间管理亚裔服务部。虽然部门成立不久,但他对医院有信心。未来,他期待更多双语专科医生的投入。有竞争,对华人病患的服务才会提升。

      陈傲娣感慨,中国人,做事的很多,但居高位的很少。1位华人名医进入,除了为医院带来新病患,无形中也提升了院内所有华人员工的地位。关德维来之后,院方为华人病患增设病床,心脏科也加聘了5位华人职员。此外,门诊部也增加了2位双语人员,专职翻译工作。

  目前在以色列医院,除门诊外,急诊室也已做到随时有华语行政人员。他希望将来各大部门都能24小时有华语医护人员。增聘双语人员的价值,她指出,有许多医院因为应付政府规定,用电话公司的翻译服务权充翻译。但实际上,有病患抱怨,有时与电话中的翻译人员说话,时常要很久才会翻译出来,因此病患怀疑电话翻译的可信度。而对医生而言,中间有一个细心的翻译,也会比较放心。

     刚来以色列医院的第一个月,陈傲娣回忆当时自己几乎每天都待在医院里,什么都不做,只是观察医院做了哪些工作,找出没人做的事,然后一个月后由她来做。分析这1年来的挑战,她表示,中国人在美国人的医院工作并不容易,而且自己还是是女性。必须要比别人辛苦3倍、强3倍,才能站得住脚。但看到各项工作都能得到院长的支持,这还是一份让人开心的工作。

  离开前,记者巧遇杨慕白医生,专长血管手术,在院内已有13年。他表示,自己在台湾出生,因为不会说广东话,过去每次要找翻译都很不容易。“现在有了亚裔服务部,只能说,有你们真好!”他笑着走进电梯。(多维)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