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西方公司将业务转移到中国以外,预计2023年底,美国从亚洲国家(日韩除外)所进口的商品之中,中国製产品比重将跌落5成以下,这是10多年来首见。
金融时报报道,总部位于芝加哥的管理谘询公司Kearney的年度回流指数显示,美国为减少对中国依赖所做的努力,正在推动亚洲贸易转向成本更低的地区。
报告作者之一范登博舍(Patrick Van den Bossche)表示,到 2023 年底,不包括日本和韩国,美国从低成本亚洲国家进口的产品中,中国的佔比肯定会下降到50% 以下。
根据美国贸易数据所编列的Kearney回流指数,去年中国商品佔美国从亚洲国家进口製成品的 50.7%,比2013年近70%明显下降。而从越南进口到美国商品,在过去5年中翻了一倍,在过去10年中翻了三倍,台湾、印度和马来西亚也贡献了美国人消费的亚洲产品。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屠新泉也坦言,随著生产商将制造业从中国转移出去,美国从越南等其他国家的进口正在增加。连中企也跟著外移,扩大其在东南亚及其他地区的业务。热水器生产商广东万和新电器表示,将在埃及和泰国开设生产基地,以因应美国客户的需求。
此前,摩根士丹利在3月份的一份报告中也指出,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人权问题,促使其他公司减少对北京这个世界工厂的依赖。这两个经济体(美中)的脱钩导致关键制造业回流美国,进口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国家联盟、印度和墨西哥。
货柜运输量也反映了美国从其他低成本亚洲市场进口商品的转变,中国则为此付出了代价。加拿大的物流技术公司称,中国佔美国货柜进口总量的比重,从去年2月42.2%的峰值下降到今年3月的31.6%。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期间,印度和泰国的比重则分别小幅增长至4.1%和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