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IW)发布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许多工程项目给受援国带来了巨大的债务风险,中国自身也因此面临不小的金融压力。
据德国之声8月2日报道,中国已经在过去20年间悄然成为了全球最主要的债权国之一。科隆经济研究所在报告中估测,中国当前所持有的债权规模占到了全球经济总产出的1.5%,在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国家的放贷总额已经超过了所谓的“巴黎俱乐部”(即22个传统发达国家)。
“一带一路”是由中国在2013年发起的一项倡议,旨在加强中国贸易路径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更为高效的贸易区域网络。图为2019年4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欢迎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外方领导人夫妇及嘉宾。(新华社)
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向海外输出的资金大部分都来自于2013年后的“一带一路”倡议。在此框架下,非洲国家公共债务总额的17%为中国所持。包括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肯尼亚、斯里兰卡、白罗斯在内,多个深入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欠中国的债务规模已经突破了本国GDP的10%。
科隆经济研究所的学者认为,欠中国巨额债务一方面造成了这些国家对北京的经济依赖乃至政治依赖,另一方面,债务本身的违约风险也十分高。对于放贷的中国而言,这同样也是巨大的挑战。根据官方统计数字,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欠债务的规模就已经达到了2,150亿美元,相当于同年中国GDP的1.5%。
此外,2020年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更是让不少债台高筑的“一带一路”国家雪上加霜,包括巴基斯坦、埃塞尔比亚在内的29个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已经被国际评级机构调低,这又进一步导致投资者加速撤资,这些国家的评级还有进一步被调低的风险。
科隆经济研究所的学者也注意到,过去十几年间,中国已经多次大幅减免非洲国家所欠债务。报告因此认为,“一带一路”框架下受援国与中国都面临巨大风险,中国很有可能要为其地缘战略崛起付出高昂代价。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一带一路”的风险似乎常常被过于夸大或曲解。北京学者批评美欧舆论子虚乌有的宣传“债务陷阱”,无非是双重标准和损人不利己的心态在作祟。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也曾批评一带一路“债务陷阱论”,认为美欧政要、媒体宣传背后其实是“自己做不到,也不让别人做,自己做不好,也不希望别人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