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拜习会”后美中高层频频交互。专家分析,当前两国关系可说是2018年贸易战以来最佳时期,但结构仍不稳定,若前总统川普再次当选,势必对结构不稳定的美中关系造成更多碰撞。
美国之音(VOA)15日刊登美国智库“史汀生中心”(The Stimson Center)东亚计划共同主任孙韵的文章“美中关系-在不稳定结构中寻求稳定”,提到上述看法。
孙韵指出,旧金山峰会后美中展开一系列交流,包括1月8至9日在华盛顿召开国防政策协调会谈;1月18至19日双方的金融工作小组在北京展开为期两天会商;1月31日在北京启动禁毒合作工作小组首次会议。
其他的高层交流还包括,中国新外长热门人选、中共中央对外联系部部长刘建超1月率团访美,现任外长王毅1月26至27日在曼谷会见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等。
但她说,即便如此,美中关系根本结构仍不稳定,美中之间“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并未因美国大选年或中国的国内经济放缓而改变,中国仍被视为美国的长期战略威胁。
孙韵指出,对美国战略界而论,更重要在于,中国的野心和目标并没有根本性变化,即使中国因目前遭受的困难短期内调整对美政策,这也是战术性而非战略性改变。
她说,甚至许多分析家认为,一旦中国经济恢复起色,中国将迅速回到先前积极挑战现行国际秩序的状态。
又因美国将于11月举行总统大选,孙韵指出,美中关系目前的稳定与改善也面临美国大选的考验。若拜登(Joe Biden)总统连任,他的对中国政策具有一定持续和可预见性。
她说,但是拜登政府增强同盟和伙伴关系共同应对中国挑战的策略使北京大为光火,像是“澳英美三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美日韩三边合作、北约(NATO)的印太愿景,都不是中方乐见的动向。
孙韵指出,拜登政府也并未修改或解除前总统川普(Donald Trump)主政时期对中国加征的所有关税,去年美国对中贸易逆差大幅缩减,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额4272亿美元,年减20%。
她说,只要拜登政府不改变对中国竞争的大目标,他的第2任期在科技、经贸和安全政策仍将遵循当前的架构,技术层面的调整不会造成整体结构的改变。
孙韵指出,若川普赢得大选,美中关系极可能将面临更多波动,目前川普团队延续他首任期的内核成员,例如赖海泽(Robert Lighthizer)和欧布莱恩(Robert O'Brien),他们对中政策目标清晰、路径明了。
她说,川普虽热爱“交易的艺术”,但是这艺术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极大压缩对方的谈判空间,以增加自己的战略筹码,这一模式运用于对中政策,通常将造成北京的报复或彻底断绝高层接触。
孙韵表示,美中关系的结构性不稳定是确定的,但是这种不稳定性是否将激化为冲突,关键在于执政者的目标和方式。虽然拜登政府也不会放弃对中竞争的战略目标,但是更为稳健。
她说,与此相比,川普若主政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势必更加剧。即便如此,美中关系在这个春天似乎日日向好,未来的道路仍曲折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