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前两天看到这样一条微博,作者是TOP 2大学哲学系的一位教授,60后。
这位先生不愧是一位哲学教授,首先下了一个断言,说骂耶伦最厉害的人都是蛋糕分得最少得穷鬼。不知道这位先生的这个断言有什么数据支持,是否做过调查研究。大概率是没有的。和上一篇文章提到的王研究员一样,这位教授很习惯没有任何事实根据张嘴就来。
在中国互联网上,我没看到有什么大V对耶伦破口大骂,对她的批评也就是说她习惯性的作秀,以及耶伦和其他美国官员心口不一,说一套做一套。对后者,连“美宣喉舌”纽约时报都看不下去,忍不住吐槽了。
益当尽卖新疆于俄罗斯,尽卖西藏于英吉利,以偿清二万万之欠款。以二境方数万里之大,我之力终不能守,徒为我之累赘,而卖之则不止值二万万,仍可多取值为变法之用,兼请英俄保护中国十年。费如不足,则满洲、蒙古缘边之地亦皆可卖,统计所卖之地之值,当近十万万。
2
我不是哲学教授,所以后面还是聊聊数据,聊聊事实。
中国国民消费支出占GDP比例从数据上看上去是比较低,但如果我们打开仔细看,能有很多有趣的发现。
GDP并不像发电量,汽车产量,财政收入这样是一个汇总的统计数据,而是一个计算出来的估算数据。GDP统计标准和口径不同,数据可能差别很大。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中国的消费,与美国的消费》,列举了几个数据:
私人消费太低,是经济学家攻击中国经济失衡的主要论据之一。中国GDP中,私人消费37%,政府消费16%,美国GDP中,私人消费68%,政府消费15%。看上去确实中国GDP中的私人消费比例很低。然而,中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含餐饮)占GDP的比例达到36.5%,美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含餐饮)占GDP的比例只有31%。
中国在GDP规模仅为美国GDP 69%的情况下(2022年对比),社会消费品零售规模是美国的81%,且在疫情前长期超过90%,中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比美国还高。
如果去看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实物商品销售量,汽车、空调、电视这些,中国的消费量更是远大于美国。
这次耶伦来中国,中国新能源汽车是主要的一个交涉点,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大肆出口,威胁了其他国家的汽车产业。她希望中国应该提高内需,减少出口,促进汽车国内消费。
那我们看看中国的汽车行业。
美国GDP超过中国,汽车销量只有中国的60%。
欧洲(欧盟+英国+EFTA)5.3亿人,GDP也大于中国,汽车销量只有中国的50%。中国人均汽车购买0.018辆车,欧洲 0.024辆车。中国人均GDP远远低于欧洲,但人均汽车购买量已经达到欧洲水平的70-80%了。汽车总销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中国大于欧洲。新能源汽车的人均购买量中国应该已经和欧洲差不多了。
单位GDP的汽车销量,中国市场已经远大于美国和欧洲,在人均GDP远远落后欧洲的情况下,人均汽车销量也已经达到欧洲水平的70-80%。
单位GDP的手机和其他家用电器的销量,中国也远高于美国和欧洲。
同等单位GDP对应的各类实物商品销量,中国都比发达国家高很多,那么,中国的居民消费和GDP的比例,到底是低还是高呢?至少从实物商品上看,是不低的。差距主要在服务业消费上。
之前的文章拆解过2021年的中美GDP按行业的构成差别:
中美目前GDP差距是 5.6万亿美元。商业服务(2.5万亿),房地产(1.7万亿),批发零售(1.1万亿),餐饮酒店(0.4万亿)四个行业的中美GDP差距,就达到5.7万亿美元。还有一个其他,差距是2.5万亿美元。
中国和美国的GDP差距,以及差距更大的私人消费,主要的差距都在服务业消费上。
3
美国私人商品消费占GDP23.6%,私人服务业消费占GDP比例是44.6%。中国私人服务业消费占GDP的比例只有20%。美国私人服务业消费的总额接近中国的三倍,人均私人服务业消费中美之间更是十倍以上的差距。
然而,一个普通中国人享受的服务水平和普通美国人相比有这么大差距吗?
在中美两国都生活过的朋友,大家可以比较一下一个普通家庭,在中美两国能享受到的服务水平。北京大厂的一个码农,出门可以随时打车,饿了可以随时叫外卖,家里可以请得起阿姨或者小时工。我个人的感受是,同等收入阶层的中国人享受的服务水平和美国人并没有本质上的差距。
以医疗为例,美国医疗(Healthcare)行业占GDP总量的 17.3%,创造4.5万亿美元的GDP。中国医疗行业占GDP总量的7%,创造1.3万亿美元的GDP仅仅是美国的29%。医疗行业的人均GDP差十几倍,一个行业就差出3.2万亿美元,占中美GDP差距的一半。然而,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现在比美国更长。
如果中国老百姓享受的实际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数量并不差,那如何促服务消费呢,总不能靠涨价也促进服务消费吧。学习美国的医疗教育模式,医疗和教育价格涨上天,GDP也就一下子就涨起来了。消费也促进了。
拉内需没错,中国也一直在拉内需。但拉内需解决不了美国的问题。2023年中国汽车产量3000万辆,内需2500万辆,出口500万辆。汽车出口占总产量的比例,远远低于日本德国这些汽车生产强国。就算拉内需,把人均汽车购买拉到欧洲水平,也仅仅中国内需上涨到3300万辆而已,和现在的产量比,只有10%的空间。难道未来中国的汽车产业就不能继续发展了吗?
耶伦也不是真的认为中国拉内需能解决美国关心的新能源出口问题。她只是找一个角度攻击中国目前政策,而这个攻击角度又和国内不少人不谋而合。
华尔街日报日前发了一篇文章,也在呼应耶伦的观点。
这篇文章最有趣的是最后一段。认为中国的燃油车和电动车的生产厂家都在国内,所以转型对中国经济增长没有太大帮助。然而,过去中国的主要燃油车厂家是国企和外资的合资公司,比如上海大众,广汽丰田,电动车厂家,比亚迪蔚小理大都是民企。电动车转型,是利益从“躺赢”的国企和外资向“埋头苦干”的民营企业的转移,这对中国来说,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西方媒体和某些国人,天天说中国政府歧视民营企业,说民营企业家看不到希望,移民躺平。但对那些没有躺平的民营企业家,比如华为,比如比亚迪,他们却恨得牙痒痒的。
为什么会有“中国冲击2.0”?是因为美国和西方的企业,躺着吃老本,竞争力迅速下降。
今天美国真正的问题是什么?美国目前经济处于高通胀,高汇率的状态,这个状态经济数字表面上好看,但美国企业的竞争力会受到严重侵蚀。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前期美国同样处于这个状态,美国企业被日本企业打得满地找牙。解决的办法是坚决的打压通胀和美元贬值,让企业恢复竞争力。当时的里根就是用这个方法让美国再次焕发青春的。然而,今天的美国,对美元霸权的依赖程度已经远远大于里根时代的美国,投鼠忌器,难下决心呀。
中国不是当年的日本,威胁和恐吓吓不到中国,贸易保护也无法长期阻挡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薄瓜瓜婚礼发言:父母为人民、为大局牺牲.. |
2 | 问题严重了!是哪个党中央做的决定 |
3 | 连续三天 北京又传重磅消息 |
4 | 英国开启重要里程碑!北京强烈谴责 |
5 | 传中央军委已经瘫痪 习在国外时亲信被抓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