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没救了,万科亏损破纪录

www.creaders.net | 2025-02-18 21:36:23  大纪元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房地产市场曾经是中国经济最大的增长动力之一,但五年来一直处于螺旋式下降,没有减弱的迹象。克而瑞地产研究发布数据称,中国百强开发商1月销售金额同比下降3.2%,至2,276亿元人民币。

  房地产价值继续暴跌,人们不愿购买房地产,建筑开发商正处于倒闭的边缘。

  1月27日,有国资背景的开发商万科预测,今年将亏损创纪录的450亿元人民币(62亿美元),问题严重,再次引爆人们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忧虑。

  万科总部位于深圳,有130,000名员工,位列中国第五大建筑商,自1991年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近期,万科的房屋销售量跌至10年新低,公司持续面临债务危机。1月27日,董事会主席郁亮辞职,但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执行长祝九胜也以“身体原因”为由辞职。

  房产占家庭资产的近80%

  1998年,中国首次出现了全国性的住房市场。那时,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城镇,后来,城镇居住人口的比例上升到三分之二,城市人口增加了4.8亿人;从农村外流到城市的人口为建筑公司和开发商带来了巨大商机。

  当时房地产成为新兴投资标的,资金涌入房地产,在2007年至2022年的15年间,房价上涨了六倍。地方政府靠出售土地获得大部分收入,推动了开发热潮。

  房地产业占中国国内产出的四分之一左右,占家庭资产的近80%。

  中国房企的激进操作: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

  这股房地产热潮是由债务推动的,几家大型房企进行激进的高杠杆操作,以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三高模式”操作房地产。

  许多房企跟政府买地,成本很低,卖掉时价格能翻数倍。房企策略是快速占领市场,所以大量举债开发,向银行借贷数以亿计的资金买地;加上和政府关系良好,能够迅速买地、开盘售楼,一个建案尚未销售完毕,资金尚未回收,就又开发另外的建案,把钱投入买更多的地、借更多的债、开更多的盘,一年可能就有数个项目在进行。

  从缺乏监管到忽然规定“三道红线” 政府造成房市危机

  2020年8月,中共推出“三道红线”政策规定,限制地产商的融资条件,强力监管房地产行业。许多开发商无法符合新规则,资金链断裂,“爆雷”无法交房,纷纷破产;政府的政策成为房市危机的导火线。

  2021年,当时最大的开发商恒大集团违约超过3000亿美元,引爆了中国房地产危机,另外两家房地产巨头碧桂园和融创,也于2022 年爆出违约。标普统计,从2021年到2023年已有超过50家中国房企违约或无法偿还债务。

  分析指出,中国的房市危机是“政府自己一手造成的”,监管机构允许房企大肆举债,为几十年来“不惜一切代价”的增长战略提供资金。

  具体来说,银行没有监管权,楼花销售(预售屋)制度缺乏监督手段。建商收取的首付资金存放在银行,由开发商向银行提出请求,说明钱的用途为何,银行核准后交到中国房管局,然而,只要房管局同意拨款,不论建商之后是真的将资金用于盖房子,还是将其挪用至他处,银行完全无可置喙,既无能力也没有义务去监督建商如何使用资金。

  然后,中共又在2020年突然设下贷款限制,大举干预市场,阻止资金流向房企,导致许多公司出现资金短缺,因无力偿债而纷纷倒闭。

没救了,万科亏损破纪录

 图片来源:Qilai Shen/Bloomberg News

  房地产市场陷入困局

  在强力监管之后,开发商拿不到贷款,房地产市场陷入困局。另外,疫情封控也使民众无法看房,疫情管制放开之后,又因为就业市场恶化,人们面临裁员和降薪,一般民众减少消费不再买房,使住房市场雪上加霜,出现供需失衡。

  2022年,中国的住房价格开始下跌,到2024年8月,房地产价值创下9年来的最大跌幅。负债累累的开发商留下烂尾楼和新住宅,截至2024年5月,仍有4亿平方米新竣工的公寓未售出。

  到2023年底,家庭债务高达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45%,屋主面临的财务压力越来越大。截至2023年底,中国的房贷拖欠率跃升至四年来的最高水准,出现“断贷潮”。

  一些屋主被迫以“白菜价”出售房产,中国各城市的平均房价已较2021年崩跌约30%,花几万元人民币就能买一间房。目前全中国有25个省、95座城市的房价出现断崖式下跌,在传统经济发达的南方,很多城市的房价也大跌五成以上。

  中国家庭最大单一投资往往是房地产,但是房地产持续低迷,侵蚀家庭财富,从而扼杀国内消费需求,对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0


热门专题
1
俄乌战争
6
中美冷战
11
以哈战争
2
川普
7
洛杉矶大火
12
巴黎奥运
3
AI
8
叙利亚
13
三中全会
4
万维专栏
9
苗华被抓
14
中共两会
5
大S
10
美国大选
15
台湾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