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从2009年开始每年都要讲几个调控笑话,十三年没间断过。过去是缺乏传播媒介,在会上讲听众有限,现在网媒转播快流量大,所以引起的关注度成倍提高。
我讲的这些笑话可不是像某些人的相声或小品,只敢拿老百姓甚至残疾人开涮,那是低俗艺术。我讲的套用国外说法都是调侃“参议员”的。
但是由于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错误政策对经济社会的危害,没有从思想基础上反思谬误,过一段时间很可能又会故态复萌,错误政策还会回潮,所以我还要继续讲笑话。这次再讲四个楼市调控与金融调控笑话,用笑话剖析产生谬误的政策导向与思想根源。
中国房地产的最大风险在于金融政策反复无常,而房地产开发项目都是长期投资,其间遭遇政策变化的可能性很大。特别是信贷政策左右摇摆好走极端,就像在足球场上把球从右边线一脚踢到左边线一样,经常是“剑走偏峰”,甚至没有中间的过渡。某些房企又贪婪与低能,顺贷时牛皮哄哄无限扩张,断贷时束手无策死给你看。对这种无脑房企应当批评,但是更应吸取教训的是金融管理层,跟喝醉酒一样一会“打光柱”一会“关电门”。这种政策变化可以用一个词汇概括,叫做“折腾”。
中央判断的中国经济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其中主要是信贷政策由“爬光柱”到“关电门”惹的祸。今后金融政策能不能不再走极端呢?希望政策能有利于房地产业平稳发展与良性循环。
第二个笑话,跟最近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有关,这可是个引发争议的话题。我是看到一位叫“作家崔成浩”的,在网上发布对俄乌战争的纠结心态,发现跟人们对房价涨落的纠结心态十分相似。崔成浩写道:感情上我同情乌克兰人民,立场上我坚持主权不可侵犯,原则上我反对北约无限东扩,态度上我建议保持中立,事态上我希望立即停火谈判,道义上我反对破坏联合国宪章,感受上我理解俄罗斯的无奈,精神上我逐渐开始分裂……你看这人的心态混乱到什么地步?快得神经分裂症了。
这位“作家崔成浩”在微博上特点是文笔幽默滑稽,实际往往反讽,赢得粉丝关注。他这段笑话用幽默与调侃,讲出了很多人面对俄乌战争的复杂心理。
我关注的是这种复杂的心态表现。因为同样纠结的心态就发生在中国人对房价涨落的看法上。有人看到房价上涨就为没买房的人吐怨愤,听说房价下跌又为有房居民的损失鸣不平。这些人“感情上同情低收入家庭,立场上站在没买房的人一边,态度上盼望房价下跌,原则上想维护老百姓利益,心理上希望居民财产保值增值,道义上支持政府打压房价,感受上理解有房居民的焦虑,精神上一直处于分裂状态……”。还有专家经常把这种复杂心态通过媒体表达,为房价的涨落而纠结不已。
这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其实就是多年忽视“住房双轨制”,让人们包括专家都只能站在商品房角度来看待房价问题。我作为1998年房改时的房改课题组组长,当年设计的房改方案就明确提出了“住房双轨制”要求,就是“市场供应商品房、政府提供廉租房”,可惜多年被主管部门忽视。其实给低收入家庭买不起房的,不是要让他们去买商品房,而是要由政府提供保障型产权房和保障性租赁房。为让他们买房而打压商品房价格没有必要,他们需要的不是商品房而是保障房;而对于绝大多数有房居民家庭来说,房价下跌意味着他们家庭财富缩水,房价上涨才能让家庭财产保值增值。
根据央行两年前的统计,城镇居民96%家庭已经拥有房产,平均拥有1.5套房,连占20%的低收入家庭,拥有房产的也达到90%。有房家庭都担心房价下跌资产损失。而用打压商品房价格取代建设保障房职责,在老百姓面前是两头不讨好。有些专家大讲“房价上涨有多少坏处”,反而把提高保障房建议比例的建议说成是“过度福利化”,你不知道有房居民和没房百姓都在骂你吗?你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今后我还是要继续呼吁“住房双轨制”,实现市场归市场、保障归保障;继续呼吁央企和国企要落实国务院要求,退出竞争性商品房开发领域、回归保障房建设;还要呼吁加大租赁房比重,让长租房进入REITs试点,推动租赁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果能用住房“双轨制”落实当年的房改方案,那时就能让人们心平气顺,舆论环境也就减少了愤慨不平。那时还会出现楼市上的“神经分裂”吗?那就不会了,除非他真的得了神经分裂症。
第三个笑话,是我前几年讲过的一个外国笑话,叫“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说的是1973年两名绑匪劫持了瑞典首都一家大银行的四个职员做人质,6天后才被警方解救出来。没想到被关押的人质在关押期间对劫持者产生好感,习惯了被限制自由的状态,在被解救出来后还去监狱看望绑匪,凑钱帮助绑匪请辩护律师。有个女人质竟然爱上了一个绑匪,并且在服刑期间跟绑匪订婚。这种情况引起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关注,研究发现人被压抑久了会得一种病,命名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还有一个奥斯卡获奖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描写的是囚犯被长期关押,关押久了习惯了监狱里的生活,形成了被囚禁的生活习惯。在获得自由后很长时间不适应。最典型的一个人物在刑满释放后不适应监狱外的正常生活,找根绳子上吊自杀了。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在中国相当普遍,比如用行政手段“限购住房”的措施。在2011年主管部门面对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质询,还解释说“这实属不得已的办法”,是“临时性措施”。然而“限购”多年就没有想再恢复正常,结果让“限购”已延续了十二年,变成了“新常态”。
长期“限购住房”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舆论环境。《肖申克的救赎》里有句名言:“一开始你抗拒;慢慢地你开始调整适应;时间一久会习以为常,这就是被体制化”。
十二年的持续“限购”让不少人对它慢慢习以为常,认为住房就应该“限购”。人们在限购上“被体制化”,从上到下到处在施行“限政”。“限购”又延伸到汽车,不光是“限购”,而且“限号”、限行”,部分地恢复到计划经济的“票证时代”,政府成为“限政府”,也没有人去“质询”了。
而且管“限购”的部门已经积恶成习,早已没有当年“不得已而为之”的歉疚心态了,还理直气壮地“约谈”地方政府,责问他们“是不是放松了限购”?用“约谈”去改变“因城施策”。曾经有的地方政府尝试“放松限购”,没想到媒体也被长期限购给“体制化”了,变成监狱的看守,纷纷报道说,快来看这里胆敢取消限购!结果被媒体一曝光就给吓回去了,被称为“政策一日游”。现在中央说经济上出现了“需求收缩”、“预期转弱”等问题,其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大,根本原因是“限购住房”压制了居民购买力。
再说说银行居民购房贷款,本来也是被政策限制的,叫做“限贷”。最近为了落实中央“三稳”要求,金融系统已经开过会,要求把限制性政策变为鼓励性政策。那就可能恢复正常发放开发贷款、可能把已经提高了的居民房贷首付与利率恢复到正常水平,当然要等着看是不是真的。但是“限购住房”的政策还没有改变。若是只说“因城施策”,让地方政府自己决定吧,地方政府哪儿敢放松限购呢?他们怕被“约谈”,都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不敢放松“限购”。
现在需要的不仅是打开“肖申克监狱”的大门,而且要改变被多年“限购”形成的体制性思维。我看地方政府不必再被“限购”捆住手脚,现在上面要求“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你真的出台启动楼市措施包括取消“限购”了,现在没人敢“约谈”你啦,等到过段时间楼市政策再收紧的时候,你地方上的经济困难早就过去了。
我还要提醒主管部门要主动作为,现在仅仅说句“因城施策”是不够的,还需要你们通知地方政府:取消“限购”的不再“约谈”啦!如果通知他们,不出台“对市场有利政策的”才要“约谈”,那就跟上面要求更加一致啦!请问能做到吗?估计做不到。要不然为什么我要把这个建议当笑话说呢。
最后再谈谈中央文件中的一个新词汇,叫做“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最近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对房地产业提出了“良性循环”要求。以往中央在提出“畅通内循环”与“促进双循环”时,都没有把它聚焦到哪个产业,现在则像聚光灯一样指向明确:“促进良性循环”说的就是房地产业。
什么叫“循环”?把存量房屋销售掉再拿钱建新的叫“循环”,让货币资金通过房屋销售周转起来是更重要的“循环”。有一种蛊惑人心的说法,说“资金都流进房地产了,就没有资金从事制造业了”。这些人不懂得货币在周转与循环,购房款会通过“循环”流向多个关联产业。
美国有个关于货币流通的经济学笑话跟这种“循环”有关:说一个人去住酒店,先把100美元押在前台,然后由伙计带着他去挑选房间。酒店老板趁着这功夫,拿着钱跑到餐馆,还了100美元的吃饭欠款;餐馆老板拿着钱跑到肉铺,还了100美元买肉欠款;肉铺老板拿着钱跑到屠宰场,还了100美元进货欠款;屠户叫来妓女,还了欠她的100美元;妓女跑到酒店,还了她开房间的欠款。这100美元循环了一圈,把一连串的欠账都还了,又回到酒店前台。有趣的是,那位客人没有挑选到满意的房间,他把100美元要回来去找别的住处了。对他来说这里什么也没有发生,但这一大圈货币周转都是真实的支付。这种货币循环在经济学上被称为“货币传导机制”。
这种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并不是人们都理解。回想1993年中国第一次启动房改时,干部职工刚刚去银行提款购买公房,有的银行领导人就向国家反映,说都来银行提款,快把银行资金提光了!他们也不想想,职工把购房资金交给单位后,各单位能把钱存到哪里去呢?你再等子弹飞一会儿,钱不又回到银行了嘛。但这个说法居然真的成为当年叫停房改的理由。可见那时某银行领导人的脑袋是方的,不懂得货币可以流通与循环。几年后各单位连房屋维修费用都支付不起,我们课题组再次建言房改,国务院领导人接受了我们的建议,才启动了1998年房改。
再回到前面那种似是而非的说法。不必批评这些人糊涂、闭塞、不学习,不必批评他们不懂得“货币传导机制”,只要以请教学问的谦恭态度,请领导们解答一下如何理解中央提出的“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我猜他们就会张口结舌,或者回避谈金融,“王顾左右而言他”,去跟你扯别的啦。
我用讲笑话来演绎楼市、揭示乱象、调侃谬误,为的是让楼市政策少闹笑话。央企国企仍然没有被要求回归保障轨,甚至被金融政策鼓励、让他们踩着“三道红线”收购民营企业的房地产项目,这不仅是“趁火打劫”,简直是“引火上身”。本来应当是启动市场让病企业转好,而不是饮鸩止渴让好企业染病。
作者|孟晓苏(原中房集团董事长、汇力基金董事长)
文章略有删节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突发!琼瑶台湾家中自杀 遗作曝光 |
2 | 东部战区出大事了 苗华案新解 |
3 | 2025年,可能要准备过苦日子了 |
4 | 王毅遭当面狠呛!中共战狼变绵羊 |
5 | 人民币贬值洪水即将到来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突发!琼瑶台湾家中自杀 遗作曝光 |
2 | 噩耗接连传来 中南海焦头烂额 |
3 | 前中南海官员:中共大变局已经到来 |
4 | 东部战区出大事了 苗华案新解 |
5 | 习近平有多狂有多狠?默克尔回忆种种细节 |
6 | 内幕首发:习家军惨烈大火拼第二幕开演 |
7 | 中共军队要临阵哗变 |
8 | 突传川普将有“重大”宣布 |
9 | 传东部战区司令林向阳自杀 |
10 | 冯小刚坦言:她太能装了,一辈子也别想红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1 | 为何中共官宣苗华落马,却否认 | 胡亥 |
2 | 习家军若被一锅端,中国会发生 | 文庙 |
3 | 薄熙来出席薄瓜瓜婚礼有感 | 体育老师 |
4 | 上了安全局的黑名單 | 底波拉 |
5 | 狗奶奶露营记之三 | 野狼巴克 |
6 | 是不是谣言都万分危险了 | 三都瓠瓜 |
7 | 何宏军是贾廷安马仔 是习张博 | 胡亥 |
8 | 试析马斯克的新使命;专访马斯 | 玉质 |
9 | 高层内斗 底层自救 | 施化 |
10 | 中共国看样子是要对全世界开放 | 山蛟龙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