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中共的多维评论分析文章:虽然中国希望能够深刻融入全球化进程,并逐步扩大同世界各国的贸易联系,以保证其发展拥有持续动力,但北京恐怕不得不承认,新的反华同盟已经逐渐全面浮现。某种意义上,一道新的铁幕正在中西方之间缓缓落下。
3月23日的消息指出,欧洲议会决定取消《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审议会议,以抗议中国对欧洲数名个人及实体的制裁。而中国的对欧制裁,则是在回击更早之前欧盟以新疆问题对中国官员开展的制裁,那是近30年来,欧盟首次就新疆问题同意制裁中国。
另一方面,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etter Cotton Initiative,简称BCI)也因抵制新疆棉花,而使其诸多会员企业,在中国陷入尴尬的公关危机之中。
相较于增派驻军和武力威胁,这种“软对抗”的形式更有迷惑性,因其常常包裹在所谓“竞合(竞争合作)”的外衣之下。但透过其脉络不难看见,内含的对抗逻辑,以及基于意识形态的文化自觉,依旧数十年如一日,不曾变过。
这足以提醒中国,冷战也好,“新冷战”也罢,那堵铁幕可能从未真正拆除,而是以不同的面貌在反复上演。
结束硝烟弥漫的中美阿拉斯加会晤后,中俄两国外长随即见面,并在3月23日发布了一份《关于当前全球治理若干问题的联合声明》。该声明强调中俄两国在人权、民主和国际法领域的共识,呼吁“国际社会应坚持践行开放、平等、非意识形态化的多边主义原则,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威胁,牡蛎维护多边体制的权威性,提高多边体制的有效性……国际社会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合作不要对抗。”
面对西方国家的共同围堵,中俄两国虽然依旧不寻求结盟,却不得不以某种盟友的姿态相互支持,从而在国际舆论场中增强话语权。这种被迫的大国间合作,成为更大范围内中西方分裂与隔阂的注脚。
回到前述《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该协定经过7年共计35论的谈判,于2020年12月30日由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谈判完成,本应在双方完成各自内部的批准程序后生效。协定的覆盖面十分广泛,包括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可持续发展、争端解决等内容,若能最终落地,则中欧合作将迎来更短的负面清单、更便利的市场准入及更透明的市场规则,双方的新能源汽车、金融服务、医疗卫生等行业,都将极大受益。
而关于新疆人权问题的争执,使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中欧协定,在布鲁塞尔搁置了。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曾说,“欧盟内部有声音认为,批准投资协定是对华施压的最佳时机,呼吁将香港、人权等问题与投资协定批准工作捆绑挂钩。”
可见西方世界并不像中国所希望的那样,让经贸归经贸。尽管那里曾是全球化的策源地,将自由贸易奉为信仰,但用意识形态区隔世界,以意识形态辨别敌人或是朋友,从来都是他们的谈判桌上的不变主题。当然欧洲也可能出现几位趋向对华友善的领导人,但并不能很好扭转这一事实,类似的在人权等公共议题上中欧双方的各说各话,很长时间内仍将持续。
在川普政府执政的四年间,很多中国人曾对欧洲抱有美好想象。特别是川普对全球化秩序的嘲讽和打击,令其欧洲盟友感到困惑和沮丧。这一情感返照,在2017年习近平于达沃斯论坛发表演讲后达到顶峰,西方舆论不吝溢美之词,说中国已成为全球化的新的引领者。
但事实证明,欧洲的赞美可能并不发自内心,一旦其美国盟友重新回到他们熟悉的样子,中国就还是那个不可信任的“他者”。
2020年7月,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发表名为“共和主义中国和自由世界的未来”的演讲,称“我们,世界热爱自由的国家,必须促成中国的变革,就像尼克松总统所希望的那样。我们必须以更有创意和更坚定的方式促成中国的变革,因为北京的行动威胁我们的人民和我们的繁荣。”
这份被称为新冷战宣言的演讲曾在当时引发批评,其中也包含美国之外的西方国家,中国媒体则直接斥为“呓语”。如今看来,恐怕更像某种预言了。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上万陕西人暴动了! 学生死亡真相被隐匿 |
2 | 沙利文通报!一则关于中国的消息令人震惊 |
3 | 吓坏了 北京密令曝光… |
4 | 高盛突发重大警讯 |
5 | 很突然,习的这支部队悄无声息了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