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美国看台 > 正文  

拜登又被老习“忽悠”了?

www.creaders.net | 2022-11-14 20:24:49  法广 中时新闻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一在印尼巴厘岛会谈,重中之重是台湾,拜登与习近平会谈后对媒体表示,他不认为中国有立即的入侵台湾的企图。法新社在报道时称,拜登说这番话时表示他得到了习近平的承诺。

  这是拜登入主白宫以来两人首次面对面,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摸底的性质,拜登与习近平会谈时涉及多重话题,关于台湾问题拜登得出中国没有立即入侵台湾的企图的结论,这可能是拜登认为此次拜习会释放出的一个积极信号。

  不过,拜登使用的时间概念仍然相当谨慎甚至很模糊,即,他不相信中国会有立即入侵台湾的企图,他不相信但他不能保证,时间上,立刻不会,什么时候会,拜登没有预告,因为这是很难确定的。法新社报道拜登说这番话是因为得到了习近平的承诺,但中方的文告或报道没有任何这方面的暗示。

  诸多观察家都指出,拜登与习近平此次会晤的目的实际上是建立安全“护栏”,某种程度上交代美方的底线,警告对方不要莽撞行事。

  拜登与习近平会谈时针对台湾问题,一方面表明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美国反对两岸任何一方片面改变现状的传统立场;一方面明确告诉习近平,美国反对中国对台湾采取胁迫性的“挑衅举动”,“这破坏了台海及更广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危害全球繁荣”。拜登同时对新疆、西藏、香港的人权问题表示关切。

  同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在台湾问题上重申了传统的强硬立场,习近平称,台湾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习近平接下来的一段话更有警告美国不要干涉“家务事”的味道,习近平说,“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是中国的内政”。有分析指出,习近平之所以要这样表述,中方大约预感到,一旦北京采取武力手段“完成统一祖国大业”,美国不会坐视不理。

  因此,习近平要竭力把台湾问题框架到“内政”范畴,试图让美国接受,但是拜登虽然重申“一个中国”的政策没有改变,但是美国从来都反对中国对台湾动武,而且拜登上任以来,四次在媒体追问时表示,一旦中国武力攻台,美国不会坐视不管。美国台湾问题专家、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中国项目负责人葛莱仪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习近平非常清楚,美国护卫台湾的可能性极高。

  习近平把台湾问题作为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但是从美方历来的表述可以看出,保持这条“红线”不至于穿越的方式,就是各方维持台海现状不变,也就是保持和平的状态,一旦北京攻打台湾,所谓的红线就失去了意义。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分析,这场拜习会有2大成果,尽管美中紧张关係降温,不过两国目标根本不相容,仍“势必爆发冲突”。

       CNN白宫记者柯林森(Stephen Collinson)撰文指出,这场拜习会产出2大重要成果:第一,美中两国达成共识,俄罗斯不能在乌克兰使用核武;第二,双方将重新进行气候谈判。

       不过柯林森也指出,美中两国仍“势必爆发冲突”,即便元首关係能影响两国交流,但这层私交经常被高估了。他分析,美中之所以互相视对方为主要国家安全威胁,是由国家利益驱使而非个人关係,即使双方都希望避免发生冲突,两国的目标从根本上就互不相容,因为如同美国,中国大陆希望成为最卓越的亚洲大国,甚至是全球大国。另外,拜登虽然说北京目前没有立即入侵台湾的计划,但他也表示美国反对北京对台湾采取“胁迫和日益咄咄逼人的行动”。

       北京的会后声明则表达了对拜登外交政策的恼火,声明指出:“中美相处很重要一条就是承认这种不同,尊重这种不同,而不是强求一律,试图去改变甚至颠覆对方的制度。美方应将有关承诺体现在具体行动上,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

       拜登在会后评论,不认为习近平“更咄咄逼人或更愿意和解”,“我觉得他还是一直以来的样子:直接、坦率,我们在不同意彼此或不确定彼此立场的议题上直言不讳。”柯林森指出,这样的评论显示,拜习闭门会议中,在如台湾、人权等影响两国关係最不稳定的议题上仍出现激烈分歧,不过至少,拜登表示如今他与习近平都明确了解彼此的立场。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人民币突然跳水 发生了什么
2 不可思议 “习近平”消失!
3 暴跌第一城,从4.5万每平跌到1.3万每平
4 已确认离世,年仅29岁……给所有人上了一课
5 黑天鹅突袭 北京守不住了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