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全球广推“一带一路”倡议,虽被西方各国抨击为债务陷阱,但仍受到部分发展中国家青睐。英国《金融时报》2日指出,西方各国逐渐意识到,不能继续纸上谈兵,必须实际投注心力于全球基础建设上,才能抗衡中国透过开发计划攫取国际影响力,预计在5、6月的欧盟和7大工业国集团(G7)峰会上,将有具体讨论。
据报道,造价1.5亿欧元、连接拉丁美洲和欧洲南部的高容量海底光缆“ELLALINK”计划,预计本月投入使用,时机正好赶上欧盟有意重新在全球基础建设方面,与美国、日本、印度等盟友齐心合作,支援低、中度收入国家开发高品质的设施,藉此抗衡中国的“一带一路”野心。在美国总统拜登要求6月的G7领袖峰会加入基建计划议程后,欧盟及其盟友将慎重讨论相关作法。
一名欧盟资深外交官坦言:“迄今,我们在谈及抗衡‘一带一路’时,大多只是说说漂亮话,或拟定崇高的政策,没有一贯且持续的地缘政治策略或计划。但共同为基建计划努力,避免各国过度依赖中国,真的有其必要。”
欧盟曾在2018年发表“欧亚连结计划”(EU-Asia Connectivity),翌年与日本订立伙伴关系,但从未在第三世界国家成功推动旗舰计划。美国也在18年底通过简称“建设法”的“善用投资导引开发法”(BUILD Act),并在翌年与日本、澳洲共同推出“蓝点网络”(Blue Dot Network)计划,但成果同样乏善可陈。批评者直言这些国家动作太慢,指北京13年起就强推“一带一路”,且在更早之前即优先协助全球基建,尤其视非洲为重点区块。
虽然有观点认为,各国抱怨“一带一路”带来沉重债务、建造效率太慢、欠缺环保考量等,将是西方国家的“第2次机会”,但西方各国间的歧见,将是另一层障碍,包括各国对中国立场各异,某些国家忧心危及对中经济关系,或激化亚洲紧张情势;此外,德、法等国亦不认同仅在“硬体”建设上合作,强调建立共同标准和规则更重要。资金也是问题之一,虽然欧洲投资银行等公共金融机构可出资,但大型开发案也势必需要私人企业助阵。
因此,官员直言,西方各国不太可能推出单一性的全球基建计划,比较可行的作法是推动各自独立、但彼此协调的双边或多边计划。美国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旗下“保卫民主联盟”研究员戈尔曼(Lindsay Gorman)则建议,西方各国不能光想著“反制中国造的每一条路”,必须聚焦于数位建设等关键领域,才能抵挡中国的专制体制渗入非洲、中亚、拉丁美洲、甚至欧洲。